消费者“交了智商税”,到底问题出在哪?

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宝妈看到一款错题打印机的小视频,迅速被种草。广告中,有这么几处卖点尤其吸引她注意。作为一名谨慎的宝妈,细心地梳理了跟自己需求的匹配度。

场景 1
错题肯定是被答过的,留有孩子的答题记录和老师的批改
需求:【去痕抄题】
只想摘抄题目,不想留下答题记录
功能:答题记录能设置成“自动去除”
匹配度:符合刚需

场景 2
错题被收录了之后,常常复习过一遍就束之高阁了,甚至会忘记有没有复习过
需求:【整理复习】
如果能按“掌握程度”进行整理和阶段复习,就更好了
功能:可以打标签,标注/更改掌握程度,以便孩子可以二刷三刷进行复习
匹配度:锦上添花

场景 3
懂了一题,不代表拿下同类题型
需求:【举一反三】
如果能帮忙举一反三,就更棒了
功能:系统能举一反三,推荐同类题型帮孩子巩固
匹配度:锦上添花

作为一个除了谨慎,更有理性的妈妈,她比对了几款销冠的店家。A家的产品是先用手机拍照,再打印;B家的产品是“即扫即打”,以无需网络、无需手机、无需繁琐操作的卖点,成功拿下她的芳心,花了大几百。
她收到的是一个产品组合,一个负责扫题的“扫扫机”(化名),和一个负责打印的“印印机” (化名)。

在离线状态下,“扫扫机”和“印印机”能实现“即扫即打”,流程顺畅。但前面提到,宝妈的刚需是打印出“去掉答题记录和老师批改痕迹后”的原题。

联系了产品客服,说需要在APP中擦除。于是宝妈下载了“扫扫机”APP,将扫好的题上传到APP中,擦除答题记录,准备导出到“错题打印机”。但各种尝试,就是连不上“印印机”。

跟产品客服、商家客服一顿周旋,最后得出结论,“扫扫机”和“印印机”是不同APP,因为分属不同品牌。只在“即扫即打”时是朋友;但APP相互不能识别、题库也完全分离。
所以,结果是:

场景 1
需求:【去痕抄题】
结果:能抄题,但“即扫即打”模式无法去痕。
要去掉答题/批改痕迹,可直接通过“印印机”的拍照-擦除-打印功能完成,但字会很小。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话,完全没必要买“扫扫机”。

场景 2
需求:【整理复习】
结果:“扫扫机”和“印印机”的题库分离,错题不能同步。看来还是得弃用一个。

场景 3
需求:【举一反三】
结果:“扫扫机”APP能实现举一反三,但宝妈无法打印,即便能打印,选项似乎没有换行,会打印出长到离谱的一条,太费耗材。

原本自诩理性的宝妈,感觉像交了智商税。而产品客服和商家客服,也都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偏差

一、聚焦目标 读懂场景
以上案例,问题在于没有读懂客户的真实使用场景,找准客户的刚需痛点,瞄准客户的真正诉求提供方案。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Jobs to be Done(JTBD)的工作法,这一方法强调理解客户的真实目标,而不仅仅是满足浮在冰面上,客户需求的冰山一角。

JTBD是一种框架和方法论,用于理解人们购买产品的动机和目标。人们利用产品来帮助他们完成某个目的,可以是实现目标、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或获得某种效益,而不纯粹是因为产品本身具有某种特性或功能。它可以让我们跳出用户现有的需求和工作流,让我们跳出对其进行局部优化的思路,从整体看待用户。

放到实际的业务场景中,我们可以问自己,或者召集组员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 问“为什么”(Why)
为什么客户使用你的产品?他们想要实现什么目的/执行什么任务?使用场景是什么?请注意,不仅要考虑功能方面,还要考虑情感和社会等方面。
2. 评估答案(Evaluation)
收集答案并作简要阐释、归类到不同的类型下(例如情感、功能、社交等),或者自定义类别。
3. 将目标转化为用户故事(Job to Story)
将直接和间接目标制定成用户故事,例如“TA购买产品是为了要……”。每个目标都应该产生一个用户故事。
4. 问“为什么不” (Why Not)
再逆向思考,想想为什么客户不购买你的产品?为什么TA使用了竞品、替代品或替代方案?根据客户目标和需求评估你的产品和替代方案。
5. 寻找改进潜力(Pontential Improvement)
使用前面的步骤来确定你的产品、服务或策略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假设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定义衡量成功的指标。
6. 沟通 (Talk)
对客户和非客户进行调研。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问题,或观察/了解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的实际情况。利用调研或观察来检验假设,完成商业论证。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从而提供更贴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而不至于脱离场景,产品沦为客户的鸡肋。

二、成功案例 实用工具

倍市得服务的某保健品为例,该品牌的某男性保健品在投放市场前,进行了为期4周的留置调研。

通过倍市得的数字化体验管理平台,分别针对个人销售代理和消费者,按照不同年龄、消费、健康情况等圈选测试人群,基于概念、口味、名称、包装、定价、使用效果等,量化产品表现的各项具体指标。

留置前和留置期间的每一周,系统自动推送该阶段针对性问卷,跟踪被测用户的感官驱动力表现,对产品的使用获取连续、全面的体验,同时明确其渴求的理想产品,将所有数据实时汇集到平台。

很快,调研发现“包装不易撕”“男性较粗心,易泼洒”“开口方向不够明确”“开口标注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清”的词云显示,都指向产品开口这一具体问题。数据也显示1/3的用户都用过剪刀,问题被快速定位:包装撕口,并得到了及时整改。

此外,通过深度剖析被测用户各阶段的感官印象、需求程度、改善效果、改善幅度、生效时间等,并监测在测试过程中的体验变化和购买意愿的改变,为测试产品的改进方向及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更多建议,例如,将一次饮用2支改为合二为一,并进行口味优化等。

为提高用户调研的“短、平、快”,倍市得通过品牌体验官(BX Club)为企业的体验管理团队搭建了一个灵活调研的“舞台”,可以灵活、自主、高效率地开展体验官招募、新品试用、留置测试、粉丝社区,甚至是神秘客、同城粉丝活动等体验运营项目。

在这样一个阵地中,品牌持续汇聚忠实粉丝、提升消费者黏性、服务产品决策、增强互动效果。

倍市得服务的某车企为例,周五的营销或产研会议上发现一些问题,或者提出的一项假设,下周初就需要拿到消费者数据作为验证,以便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通过品牌体验官小程序,负责人可以快速发起用户调研或A/B方案测试,快速收集数据、智能分析、自动呈现在线报告,为团队提供决策依据。

为您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