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顾客满意度研究模型及其优缺点分析(上)

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水平是决定该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也是国内外各行各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从世界范围看,瑞典于1989年建立起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美国于1994年建立了自己的ACSI。1999年欧盟也试点调查,计算欧盟各国的顾客满意度指数。

目前,我们在进行顾客满意度研究时,由于研究目的和立足点不同,先后提出了好几种测评顾客满意度的模型并应用于实践。其中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在实践中被证明相当可靠有效,能出色完成满意度研究任务。本文将对其中应用较广的研究模型的优势弱势进行分析和介绍。

1、四分图模型

四分图模型又称重要因素推导模型,是一种偏于定性研究的诊断模型。它列出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绩效指标,每个绩效指标有重要度和满意度两个属性,根据顾客对该绩效指标的重要程度及满意程度的打分,将影响企业满意度的各因素归进四个象限内,企业可按归类结果对这些因素分别处理。如果企业需要,还可以汇总得到一个企业整体的顾客满意度值。

优势保持区(A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表示对顾客来说,这些因素是重要的关键性因素,顾客目前对这些因素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这些优势因素需要继续保持并发扬。

优先改进区(B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表示这些因素对顾客来说是重要的,但当前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比较差,顾客满意度评价较低,需要重点改进。

其次机会区(C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代表着这一部分因素对顾客不是最重要的,而满意度评价也较低,因此不是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发展区(D区):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对顾客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属于次要优势(又称锦上添花因素),对企业实际意义不大,如果考虑资源的有效分配,应先从该部分做起。

在对所有的绩效指标归类整理后,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消费者期望(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认为影响他们对企业满意度的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企业的优势指标(企业在这些因素上做得到位,消费者满意度高),企业的弱点(企业在这些因素上工作不足,或是没有意识到这些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优缺点

四分图模型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广,而且简单明了,分析方便有效,不需要应用太多的数学工具和手段,无论是设计、调研,还是分析整理数据,都易于掌握,便于操作。

当然,这个模型也存在不足,仅考虑满意度,没有考虑顾客感知和顾客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也没有研究满意度对顾客购买后行为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型列出各种详细的绩效指标由顾客来评价指标得分,这就可能让许多顾客重视但调查人员和企业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未能包含在调查表中。由于该模型不考虑误差,仅由各指标得分加权平均算出顾客满意度的数值,得出的数据不一定准确,不利于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该模型使用的是具体的绩效指标,很难进行跨行业的顾客满意度比较。所以在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顾客要求不同,各指标对顾客的重要程度也可能不同,导致同一行业跨地域的可比性不足。

2、KANO模型

KANO模型是由日本卡诺博士提出的,该模型定义了三种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这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基本型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

期望型需求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顾客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在市场调查中,顾客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顾客就越满意;当没有满足这些需求时,顾客就不满意。

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顾客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了顾客忠诚度。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首先要全力以赴地满足顾客的基本型需求,保证顾客提出的问题得到认真的解决,重视顾客认为企业有义务做到的事情,尽量为顾客提供方便。然后,企业应尽力去满足顾客的期望型需求,提供顾客喜爱的额外服务或产品功能,使其产品和服务优于竞争对手并有所不同,引导顾客加强对本企业的良好印象,使顾客达到满意。

优缺点分析

该模型不完全是一个测量顾客满意度的模型,而是对顾客需求或者说对绩效指标的分类,通常在满意度评价工作前期作为辅助研究模型,帮助企业找出提高企业顾客满意度的切入点。KANO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一般不直接用来测量顾客的满意度,它常用于对绩效指标进行分类,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层次的顾客需求,找出顾客和企业的接触点,识别使顾客满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转载自网络)。

为您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