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企业平台化战略的势与术

[摘自科尔尼公司消费品及零售业务合伙人,张晓枫先生,在众言科技主办的2019中国客户体验管理峰会上的发言]

过去这些年平台化的战略正在从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逐渐地转到一般的消费品企业,平台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包括在今天这个平台化的战略下我们新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洞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做法。

首先对平台来说,以前我们讲一个消费品企业以前的做法都是生产好产品再去卖,有一个很清晰的产业价值链,从上游一步一步到下游。讲究的是效率,怎么样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生产出来的东西产能最大化,卖的时候减少中间的库存,销售的时候以最快速度销售到消费者手上,用最少的营销成本,这都是固有的消费模式。

今天很多企业都在谈平台化、平台赋能。企业今天往往是搭建一个平台,卖给客户的东西都是和客户共创的,并不一定是企业做好了放在这里等着客户选择,而是创作这个产品的过程当中已经融入了客户的很多意见和需求,包括以前我们说定制化、客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我可以根据客户的意见去定制相应的产品给他,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洞察。这可以作为企业最基本的品牌化战略。

今天不单单是卖一个客制化的东西,今天卖很多东西都是希望中间包含很多服务的。消费者旅程,不单纯是服务行业有消费者旅程,比如说卖奶粉也有消费者旅程,消费者是重复购买,不会买一罐奶粉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当中怎么让消费者得到很好的服务。他买的时候可能是网站上或者到商店里,购买的时候要注重整个体验,这些都是平台化战略的体现。

今天企业做一个业务的时候不能只是考虑卖一个东西,而是卖体验,要把客户意见包含进来。平台化的业务,卖的维度越来越多,给我们产生的效益相对于原来单纯的卖产品会有指数级的增长。

简单描述,平台化业务的优势之一,往往是轻资产,因为借助于平台。沃尔玛的业务和阿里巴巴的业务如果去比较,它的平均员工营收是相差很大的,沃尔玛员工营收20多万,阿里巴巴一个人可以创造700多万的营收。最终业务的结果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大家谈的很多都是谈电商方面的品牌,从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这些都是电商平台。前几年开始涌现了出行平台、外卖平台、企服平台等等。今天我们观察到很多消费品企业也开始卷入平台化趋势里,消费品企业也要搭建自己的平台化业务,例如耐克和肯德基。

平台的机会点在哪里,用了平台战略以后有两个维度需要去发展,一个是我和消费者的互动是更加高频的互动。作为消费品企业最不愿意这个东西消费者买一次就结束了,黏性很低,我们要提高消费者的黏性,希望增加重复性购买。只有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和他做互动,才能更多地让我的消费者反复过来,增加复购的频次。另外一个维度,可以加深沟通的深度,比如说卖奶粉,简单地卖一罐奶粉可能就结束了,但是如果我一个平台,用户为什么买奶粉,因为家里有婴儿,相应地除了婴儿奶粉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需求,有育儿教育的需求,买婴儿的服装或者其他产品的要求,这个时候我和用户的互动更加深入。未必一定要卖其他东西,但是至少可以提升延伸的服务。平台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会和消费者有更紧密地接触。

在消费品企业里面我们看到的几个例子,比如说肯德基,在座很多人可能都是肯德基的会员,你如果下它的App看你会发现上面有很多俱乐部,书友会等等,这些吸引很多大学生,他们的复购率是非常高的。肯德基作为一个快餐企业,它的会员消费占比是相当高的,甚至高过很多一般的我们理解的消费品企业。这是因为他们的App很好地增加了会员黏度,通过额外服务黏住这些用户增加他的复购比例。这些人不一定每天去肯德基消费,但是一直会在他的App上点一些活动,和肯德基有非常高的黏度,最终他在肯德基的消费频率就会非常高。

另外一个大家会观察到的,比如耐克做出来的Nike Plus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商业属性是相对比较弱的,更多的时候是强调社区,怎么把运动的爱好凝聚住,加强用户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是增强耐克自己运动品牌的地位。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冰箱,今天有一些智能冰箱已经出来了,冰箱上直接有一些菜单的选择,可以了解你在里面买一些什么东西,可以一键下单,海尔、三星的产品都有这样的功能。他们摆脱自己原来只是一个冰箱的角色,通过冰箱里装一些和用户互动的数据链接,可以了解用户里面放了什么东西,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可以补货,延展了家电企业的服务场景。

为您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