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动一动手指就能享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但一些不会使用智能设备、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往往会被阻隔在数字化之外。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众言科技(旗下品牌问卷网与倍市得),对2006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父母使用电子产品时,72.0%的受访青年表示容易出现因为流程较多,误操作的问题。98.1%的受访青年认为互联网平台有必要开发“老年模式”。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7.9%,女性占52.1%。
72.0%受访青年表示,父母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出现误操作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康皓(化名)觉得,一些智能设备、数字化设施,操作起来步骤较多,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就拿预约挂号、抢票来说吧,非常需要拼手速,中间还有许多环节,我父母每次都得在我的帮助下操作,很难独立完成”。
00后大学生刘芳(化名)发现,父母在用智能手机时,容易误操作下载一些不用的软件,甚至有些绑定下载的软件是父母无法轻易察觉的。“有些软件在用的过程中会弹出广告,父母不清楚怎么回事儿,一点就变成了下载应用。有的软件可能存在恶意偷流量或违规获取个人信息的问题。父母不太熟悉这些智能设备,就容易出问题”。
“我从来都不让父母开免密服务,生怕他们误操作。”康皓说,在教父母使用各种智能设备时,她比较担心父母使用不当造成财产损失,“一些需要绑定银行卡的应用,我都建议他们绑定一张没有太多金额的卡。现在一些涉及付费的应用,相关的付费提示并不明显,父母有可能稀里糊涂就‘被消费’了”。
数据显示,在父母使用电子产品时,72.0%的受访青年表示容易出现因为流程较多,误操作的问题,62.4%的受访青年表示存在设备太复杂,父母不会操作的问题。其他方面还有:字体小,难以辨识(61.2%),信息难辨真假,容易上当受骗(55.0%),泄露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29.7%)等。
目前在老年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上,一些地方做出了探索。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医疗机构将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此外,北京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操作。
73.3%受访青年建议数字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更详细的教程
康皓(化名)觉得,对于科技产品来说,需要更多地考虑“适老性”的问题,“老年用户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考虑他们的使用诉求,不仅方便了老年人,也能让我们年轻人少些顾虑”。
目前,互联网平台有针对未成年人的“青少年模式”,有人建议为老年人开发专门的“老年模式”。本次调查中,98.1%的受访青年同意这一建议。
“我们的文化传统,比较注重家庭的作用。帮助长辈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更多责任,当然也需要更耐心一些。”在湖南上大学的赵欣(化名)觉得,在帮助父母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上,社区有许多可以做的,“我前段时间看到有的地方,专门开设了面向老年人的智能设备老年课堂。”
康皓觉得,带父母们走进数字化时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多推出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机型或相应的应用模式”。
刘芳坦言,在教父母使用电子产品时比较担心父母过于沉迷。“他们对网络世界接触不多,容易看到什么就信什么,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也很重要”。
近期,民政部举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关于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发展方面,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鼓励村(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家属等,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平台等新技术,帮助广大老年人克服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技术的困难。
在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上,调查中,73.3%的受访青年希望为老年人提供更详细的操作说明和教程,70.6%的受访青年建议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数字产品。其他建议还有:老年学校、社区课堂等开展电子产品使用课程(58.0%),推进数字类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方便老年人操作(57.4%),子女多陪伴,提升父母学习数字产品意愿(44.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