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疫后生态发生转变,关注旅游消费需求升级、善用市场调研锁定个性化消费场景、强化旅游服务水平成为旅游企业疫后发力、翻盘与重启的关键。
前不久,巨头携程boss梁建章化身“旅行带货一哥”,一举创下直播累计总观众数61万、总互动人次167万、携程旅行当日GMV超2000万的“神话”。
行业降至冰点,携程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按下疫后重启键。
而对于旅游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与从业者而言,除了在线卖货,还能如何打造疫后翻盘点?
“ 破冰:以“人”为本,开展旅游营销
根据众言科技往期疫情盘点系列调研数据来看,虽然“到人群中去”成为绝大多数人疫后在出行方面的诉求,但受当前国际疫情形势的限制,“走出国门”几乎没有可能。
未来一段时间,旅游需求将在国内释放,也为旅游企业打好疫情之后的“翻身仗”提供重要信号:
- 疫情当下,游客出游将有哪些新变化?
- 旅游企业如何进一步激发旅游需求在国内市场的释放?
- 旅游景区/平台如何应对疫后升级的消费需求?
锁定行业核心——人,重新全面审视疫情影响下的旅游生态变化,掐准消费者需求,成为旅游行业逆势之下,重启与回归的关键。
“ 蓄能:以调研为手段,看清需求
市场调研,作为洞察消费者心声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持续渗透,市场调研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例如:
- 线路如何规划、哪些攻略更受欢迎,
- 交通、住宿、门票如何规划更合理,
- 旅游网站如何设计更容易带来转化,
- 景区满意度如何、景点投票评比等。
根据众言科技多年来服务于旅游行业的经验,旅游领域常见的市场调研类型主要包括六大类:
▶ 游客画像调研:清晰的游客画像将为旅游品牌和旅游营销活动提供精准的群体定位与服务定位。
▶ 游客需求调研:了解目标人群对旅游全程中各方面的需求,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完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新平台、新服务、新线路的推出意义重大。
回归到当前疫情大环境之下,旅游企业如果能针对人们疫后出行的需求变化,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势必能进一步释放疫后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例如,旅行社设计一系列短途旅游路线、景区内升级卫生、消毒等设施等。
▶ 游玩体验调研:常用于评估游客对于旅游景区、旅行社、服务项目等的体验与满意情况。将为调研单位了解目标人群满意程度、明确改善方向提供更清晰的依据。
▶ 旅游模式调研:通常在旅游项目规划阶段开展,通过了解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品牌的选择偏好,助力旅游项目落地更具体、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 认知情况调研:通过深入调研游客对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服务项目等的认知程度、接触程度等,预估本品的市场地位并为后续营销形势、宣传时机等提供依据。
▶ 推广效果调研:随着互联网行业在旅游行业的持续渗透,旅游行业品牌转化、产品宣传逐渐转战线上阵地。由此,连续性的推广效果监测与评估,将为旅游产品后续的推广操作提供指导。
基于上述几种调研类型,旅游行业可在业务不同阶段,深度观察消费者在游/购/娱/吃/住/行/多个维度的需求变化,从为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迎接疫后旅游需求反弹期做准备。
“ 回暖:加速信息化,为旅游服务赋能
旅游行业的本质,是资源的时效性匹配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服务必要性。而这样的行业特性正随着互联网+旅游行业的持续发酵被逐渐弱化。
这也是经历过疫情“大洗牌“之后,原本依附线下经营的旅游企业要么提早退出赛道,要么寻求线上转型的原因之一。
这也给旅游从业者“摸准”疫后的重启键提供了两个重要方向:
其一,延伸布局旅游产业链:经历疫情“教育”后,消费者将对旅游产品与服务将提出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而能够超前捕捉新兴的消费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将抢占疫后翻盘先机。
其二,为传统线下旅游服务赋能:线上的旅游营销环节固然重要,但是旅游服务的关键消费场景不可避免的仍然发生在线下,因此依托线下旅游企业或从业者提供产品与服务依旧必不可少。
因此,如何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信息化持续加速的行业背景之下为线下旅游服务环节赋能也就成为刚需。
而无论从哪个方向入手,将模糊需求不断精确化依旧是核心。
这也意味着,有计划的开展市场调研将为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制定营销策略、研发产品、评估效果乃至开展危机预警提供有力指导。
注:本文根据众言科技在「孑民堂 • 新文旅在线大讲堂」直播分享内容汇编。
关于「孑民堂·新文旅在线大讲堂」: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共建的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主办,采取阿里云平台直播方式,邀请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业界人士,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文旅产业发展之策。
关注公众号【倍市得CEM客户体验管理】,获取更多疫后复兴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