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专属”到“成人刚需”,如何捕捉“孩童化”的商业密码?

01“孩童化”持续升温

近年来,不少成年人热衷于选购儿童产品,他们用儿童护肤品、吃儿童食品、买儿时的经典款。“加班后用草莓味儿童牙膏刷牙,仿佛回到不用写作业的傍晚”“开会时喝一口 AD 钙奶,就像按了暂停键”,这种低成本的情绪补偿行为,正在成为职场人的「解压刚需」。

有些家庭全家都在使用儿童面霜、防晒霜、洗浴用品等,觉得使用更放心、更健康。电商平台上,儿童护肤品直播间常有“成人使用”相关的咨询,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成人用儿童XX”(面霜/防晒霜/沐浴露等)话题关注度也很高。

还有不少消费者因觉得儿童食品标准更严格,常年热衷购买儿童牛奶、面点、牛排等食品。例如在叮咚买菜的宝妈频道购买儿童食品的用户中,12% 的人是买给自己吃的,其中近一半为 “单身贵族”。

商家也常打情怀牌,如包装成“教科书本”的千层酥就吸引了不少成人购买,并在社媒进行分享。

娱乐爱好方面,也正在孩童化。漫威系列的漫画、迪士尼的动画片,最初都是给小孩看的,而现在,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的消费主力已经变成了成年人。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开业首月,接待游客中 18 – 34 岁人群占比 47%,园内二次消费占比达到 72%。泡泡玛特 Labubu 系列以尖耳朵 + 锯齿牙的丑萌设计爆红,其核心客群坦言:”这些不完美的娃娃,像极了被社会磨平棱角前的自己。这种情感投射催生出独特的消费逻辑:买盲盒比买包更理性,至少每个盒子都藏着确定的惊喜。

02核心驱动因素

安全健康

消费者对食品、护肤品的成分透明度要求提升,儿童产品的“无添加”“有机”等标签成为重要卖点,安全优先、配方极简、营养健康。问卷网早前做过的调研显示,84.8% 的家长因信任“儿童”标签而购买相关食品。

悦己消费

根据《2024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的调研数据,在国内IP受众中,占比最早的两个群体依次是18-25岁占比33%,26-40岁占比22%。年轻人将此视为 “自我奖励” 或 “情绪治愈”,通过可爱元素缓解压力,IP产品甚至被形象地称为“成年人的精神奶嘴”。

03不同客气需求

Z世代父母

85后~95后的家长越来越注重科学育儿,倾向于选择高端儿童产品,同时自身消费与育儿消费边界模糊(如亲子装、家庭共享食品等)。

单身经济

独居青年、丁克家庭增加,儿童产品的小规格包装(如单人份儿童牛排、小容量洗护用品)适配其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压力持续与情感消费升级,孩童化或将从亚文化趋势演变为主流消费范式。

然而,面对这片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企业如何避免盲目跟风,精准击中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如何将转瞬即逝的消费热点,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竞争力?这就需要专业的市场洞察调研数据支撑,而众言科技正是您破局的最佳伙伴!

我们有专业的问卷调研平台「问卷网」、样本数据收集平台「爱调研数据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管理平台「倍市得」、科学的数据分析平台「SPSSPRO」。从问卷创建编辑、触点自动投放、数据建模分析、报告智能解读的专业工具,到多类型/标签的人群样本库和全方位的研究能力,我们都能为你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在“孩童化”消费浪潮中,让我们携手用数据解码市场需求,用洞察驱动产品创新,共同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即刻咨询,开启你的商业增长新征程吧!

小倍助手

为您推荐

热门话题